AI医疗:是“助手”还是“帮倒忙”?

2025-03-13 22:30:42 信用卡优惠 author

“医生助手”一体机:是刚需还是新瓶装旧酒?

最近东软和华为联手推出了“东软&华为临床医生助手一体机解决方案”,声势搞得挺大。乍一看,AI+医疗,又是大模型,又是“全方位赋能”,感觉医疗行业要迎来一场效率革命。但仔细想想,这东西真的能解决临床医生的痛点吗?

辅助诊疗:噱头大于实用?

东软和华为都强调这个一体机能辅助医生日常事务、病历质控和病历书写。具体来说,覆盖了问答广场、报告解读、病历润色、病历生成等等功能。听起来很全面,但实际操作中,这些功能真的能提升效率吗?

举个例子,病历生成。AI可以根据模板自动生成病历,但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,AI生成的病历模板往往需要医生进行大量的修改和调整。如果修改的时间比手写病历的时间还长,那这个“助手”岂不成了“帮倒忙”?

再比如,报告解读。AI可以快速解读医学报告,但解读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?如果AI解读出错,医生又该如何判断?如果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验证AI解读的准确性,那还不如自己亲自解读报告。

昇腾认证:国产替代的必然选择?

东软的几款AI+医疗产品通过了华为昇腾技术认证,这确实值得肯定。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,拥抱国产算力平台是必然趋势。但问题在于,昇腾平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成熟度如何?与英伟达等主流平台相比,昇腾平台在性能、生态和开发者支持方面是否存在差距?如果昇腾平台的性能不足,或者缺乏针对医疗领域的优化,那即便通过了认证,也难以真正提升医疗AI应用的效率和效果。

“产学研医用”生态:是合作还是利益捆绑?

东软与数十家高水平医院构建了长期科研合作的“产学研医用”生态,这听起来很美好。但这种合作模式是否存在利益输送?医院在采购东软的产品时,是否会因为合作关系而降低标准?科研合作的成果是否真正惠及患者,还是仅仅成为企业宣传的噱头?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参考之前《柳叶刀》上发表的关于医疗科研伦理的文章,类似的合作模式需要更加透明和规范,以避免利益冲突,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。(Lancet, 2023, 382(9907): 1701-1702)。

AI+医疗:不能只讲故事

不可否认,AI在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。但AI+医疗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,更不能只讲故事。我们需要关注AI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,关注AI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,更要关注AI技术是否真正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。否则,再漂亮的“医生助手”,也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摆设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